起床像被抽了骨头,浑身没劲;中午一照镜子,脸色比老板还难看;晚上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脑子里全是白天没干完的活儿。
今天咱们就聊聊一个“三丸轮转”的养生套路:早上补中益气丸,中午逍遥丸,晚上归脾丸,听起来像不像在吃糖豆?但真不是瞎吃,这背后可有一整套中医理论撑腰。
先说说这三味成药的来历。补中益气丸出自李东垣的《脾胃论》,主打一个“升提中气”,专治那种走路都想扶墙、说话都喘、饭后就想躺的“气虚体质”。
方子里有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炙甘草,补气健脾;再配上柴胡、升麻,把下陷的阳气托起来,整个人就像打了气的轮胎,精神立马充盈。
接着是逍遥丸,出自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原名叫逍遥散,听名字就知道它走的是“自由自在、疏肝解郁”路线。
现代人压力大,情绪堵,肝气郁结,导致月经不调、胸胁胀痛、脾气暴躁、脸色蜡黄。逍遥丸里有当归、白芍养血柔肝,柴胡疏肝解郁,茯苓、白术健脾利湿,简直就是给焦虑打了一针镇静剂。
然后是归脾丸,出自严用和《济生方》,主攻心脾两虚型失眠多梦、心悸健忘、乏力纳差。
特别适合那些白天忙到飞起,晚上大脑还在加班的人群。归脾丸以人参、黄芪补气,当归、龙眼肉养血,酸枣仁安神,远志开窍,温而不燥,润而不腻,吃完像喝了一碗心灵鸡汤。
不过别以为这是“早晚中三餐标配”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。你是早起困得睁不开眼还是光想叹气?午饭后有没有胸口闷、脾气差?晚上是不是脑子清醒得能背《伤寒论》?这些细节决定了你能不能吃、怎么吃、吃多少。
现代医学也支持这套调理逻辑。慢性疲劳、焦虑抑郁、睡眠障碍,这些问题其实都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有关。低剂量中药长期调理,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,提升抗压能力,比吃安定片强多了。
当然啦,吃药不是吃饭,别一高兴就早晚各一丸,中午再来两颗。建议从每天各半丸开始,观察身体反应。特别是孕妇、高血压、感冒发热人群,最好先找靠谱中医师把把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门户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